2023年,《中国奇谭之小妖怪的夏天》以家喻户晓的《西游记》为背景场外配资平台,展现主角小猪妖在大王洞的打工日常,反传统的“非英雄”叙事引发广泛共鸣。
由原班人马与短片同期创作的,平行宇宙下的《浪浪山小妖怪》于今年暑期档袭来。截至8月14日,该电影上映13天,票房已破7亿元,暂列今年暑期档票房第二。
尽管电影起源于短片《小妖怪的夏天》,背景都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,甚至第一主角都是小猪妖,但二者有很多不同。短片里的小猪妖是个精神想要离开“浪浪山”,身体却在大王洞兢兢业业干活的打工仔,他随波逐流,就像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人;电影里的小猪妖没有“编制”和“工牌”,是个“自由职业者”,但他主观能动性强,脑子活络,有点团队领导力,不仅带着蛤蟆精、黄鼠狼、猩猩怪走出了浪浪山,还打败了大boss,获得了友谊和成长。
这种不同也引起了争议,有人认为这是平凡人也能成为英雄的赞歌,有人则认为小猪妖从社畜变领导,又回到了传统英雄叙事的框架里,丧失了独特性。
近日,导演、编剧於水接受九派新闻专访时表示,自己写的既是小人物,也是英雄,四个小妖怪经历了挫折、成长,拯救了弱小,这就是英雄,“我不是在对西游记改写,只是在填补留白,我想写那些不被看见的无名妖怪的故事。”
展开剩余89%“有影评说四个主角代表了四种价值观,蛤蟆精是现实主义者,小猪妖是理想主义的现实主义者,黄鼠狼是现实主义的理想主义者,猩猩怪是理想主义者。这四种人基本囊括了现实中的人群,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代入点。我?我就是那个猩猩怪。”他说。
四个小妖怪。图/豆瓣电影
对话於水。
【1】“我可能是猩猩怪,比较理想主义”
九派新闻:电影上映十多天票房已破7亿元,豆瓣评分8.6分,可以说是票房口碑双赢,这个反馈在你和主创团队的预期之内吗?
於水:首先特别感谢观众的喜爱,也希望将我们最真诚的创作呈现出来,但上映之前内心确实很忐忑,毕竟观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,现在看来观众还是比较肯定的,我们内心特别感激。
九派新闻:在你看来,这部电影打动观众的核心因素是什么?
於水:我觉得是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。第一是视觉层面上的独特,我们的美术风格在近期的动画电影中比较少见,有评论说像回到了童年,可能指的就是上美影的水墨风。我们传承的并不是上美影某种具体的风格,而是它的创新精神,我们在背景的绘制中融入了一些中国传统绘画的东西,在角色的塑造参考了中国传统小人书里的白描连环画,让角色看起来潦草,又有点丑萌。
第二是内核,我们希望和短片《小妖怪的夏天》的主题内核是一致的,能和大家形成共鸣。这个内核就是当代人的困惑、困境,我们怎么和它们共处?是勇敢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,还是迫于现实妥协,还是有新的相处之道?电影里的小猪妖们就选择了第一种,尽管这意味着可能要付出昂贵的代价,被打回原形,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做了,所以我称其为现实主义下对理想主义者的一首赞歌,这也是片尾所提到的,“敬每一个勇敢出发的自己”。
九派新闻:你有没有关注网上的评论?有没有触动你的?
於水:当然有,有一条总结称,四个主角代表了四种属性、四种价值观,蛤蟆精是现实主义者,小猪妖是理想主义的现实主义者,黄鼠狼是具有现实主义的理想主义者,猩猩怪是理想主义者。这个总结比我一开始想的还要精确,它是一个连续的光谱,这四种人基本囊括了现实中的人群,我们希望尽量让所有观众,都能找到自己的点去感受,这是我的创作时的一个出发点。
九派新闻:你觉得自己的性格更贴近这四个主角的哪一个?
於水:我可能是猩猩怪,一个理想主义者。
九派新闻:影片选择“小妖怪冒名取经”的荒诞设定,英文名《Nobody》直指无名之辈,这种对《西游记》的“底层解构”最初是如何构思的?你是否担心过经典IP改编的风险?
於水:我认为这部电影不是改编,而是西游背景下的一个原创故事。我没有对西游记做任何的改编,电影最后,黄眉怪还是那个黄眉怪,他还会遇到孙悟空,所以严格意义上说,这个故事是一个补写,吴承恩在原著中留了很多缝隙,我们只是补写了他留白的这部分。
【2】小雷音寺是更大的浪浪山
九派新闻:主角连名字都没有,却让观众强烈共情,这种“去英雄化”设计是刻意的吗?为了对抗传统叙事?
於水:广义来看,大多数电影都是英雄叙事,包括我们这个也是,只不过英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,传统英雄可能是孙悟空、超人,是这些天赋异禀的人,但其实有很多小人物也可以成为真正的英雄。
我们这部严格意义上来说也是某种英雄叙事,主角付出巨大代价,拯救弱小,完成一个壮举。就像《我不是药神》,主角开头也是个卑微的小人物,他获得了短暂的成功,也经历了挫折,最后牺牲自己救了一部分人,完成了成长和升华。四个小妖怪也是这样,可能在那些大人物眼里依然微不足道,但对于村民来说,他们就是英雄,因此才会被供奉,所以我愿称他们为广义上的英雄。
九派新闻:相比短片《小妖怪的夏天》中被动挨打的打工妖,电影版小猪妖更主动,后期还开了大招,为什么要做这个改变?是否担心失去原作的“社畜感”?
於水:有朋友也跟我提到过这一点,说社畜变小领导了,但实际上短片里的小猪妖和电影里的小猪妖并非一个妖,可以理解为他们是平行世界里的一个妖,尽管造型一样,内核一样,但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他们。短片里的小猪妖在大王洞工作,更懵懂天真,电影的小猪妖甚至没有工作,他的生存压力更大,还要带着三个小伙伴“创业”,他们做的事情也是不一样的。对观众来说,把它们看成两个独立个体就好了。
九派新闻:片中不少讽刺职场的戏份很戳人,比如鸡精的甲方乙方拉扯、小猪妖考“大公司”的情节,蛤蟆精一直很珍惜地拿着工牌等,你是否有过类似的职场经历?这些桥段是源于亲身感受,还是对身边人故事的观察提炼?
於水:主要是观察提炼,对创作者来说,观察,并换位思考,共情对方非常重要。这些东西在生活中很常见,我的家人、朋友、学生以及同事,都能给我提供灵感,在网上更是一种普遍困境,大家都不想被异化、被工具化。
九派新闻:无论电影还是短片,浪浪山一直是关键词,这个“浪浪山”象征什么?
於水:无论是电影还是短片,主题之一就是要离开浪浪山,浪浪山在电影里不是一个物理上的定义,它有自己的象征意义。
电影里主角离开了浪浪山,如果把浪浪山比作眼前的苟且,那他们踏上取经路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到达了诗和远方,但到小雷音寺后,他们发现逃不掉“浪浪山”,某种程度上小雷音寺是一个更大的浪浪山,它抛出了更多诱惑,给你正式职位,给你唐僧肉,也就是给你干股,给你期权,你来不来?这是很大的诱惑,代价就是你得违心,套上四大金刚的皮,异化自己。
此外还有很大的风险,你看豹督头,已经算是领导层了,也只是个更高级点的工具,还是被黄眉怪坐在屁股下当凳子,任务完成不好被干掉。在这种情况下,你会坚持理想还是妥协?电影中已经给出了答案。
【3】“我也希望四个小妖怪能重逢并开启新的冒险”
九派新闻:上美影是很多80后、90后共同的童年记忆,你创作时是否有考虑到这代观众从“童年看客”到“职场行者”的身份转变,并在故事里埋下了一些能同时触动他们“童年记忆”与“当下困境”的细节?
於水:当然有,不光是我们这代人,应该说每代人都是这样的,年少不知愁滋味,怀抱崇高的理想,想要改变世界,但随着不断成长,被生活反复捶打后变得越来越现实。我觉得这是个恒久的命题,放在哪个时代都会引起共鸣,它是人类成长的必经之路。
短片中呈现的可能更多是一个打工人的故事,但电影我觉得不仅局限于打工人这个身份,本质其实在探讨我们如何跟世界相处。无论观众当下是学生还是职场人士,都有一个社会身份,都会受到外部的压力和制约,这是不由他的自由意志为转移的,所以关键在于如何应对。
至于“童年记忆”,我认为西游记本身就是中国人共同的记忆。
九派新闻:主角团大战时踩着面具冲向反派的镜头很有力量,这些面具是否有特别的隐喻?比如象征着身份的束缚、伪装的外壳,或是对“标签化”的打破?
於水:有这个隐喻,因为我们生活中不停地在扮演各种角色,在某一个时刻,我们可能会意识到自己不需要这些东西,片中大战的时候,从洞里飞出来很多东西,有锅、工牌、面具等等,这都是他们曾经经历的东西,打破这些东西,才能做自己。
九派新闻:片尾小童问“这四个小妖怪怎么办”时,佛祖的笑意味深长,这个笑容里是否也暗藏着对小妖怪命运的态度?
於水:我解释了就变成标准答案了,这样没意思,一千个人眼里可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它没有标准答案,大家可以发挥所长,自由解读。
九派新闻:大圣出场时,给了四个小妖怪四根报名毫毛,能否剧透下,这是不是意味着四个小妖怪会“复活”?
於水:我还是同一个态度,大家可以自行理解,但我的初衷是这样,让他们复活。
九派新闻:这是否意味着《浪浪山小妖怪》还会有续集?
於水:我希望有续集,因为我也希望他们四个能重新相认,再开始后面的冒险。
【4】谈国漫崛起:很尊重饺子,希望保持动画电影的多元化
九派新闻:当下大家常谈“国漫崛起”,你如何看待《哪吒》这类现象级作品,以及正在热映的《罗小黑战记》?有没有哪些共通的经验,觉得能给国漫创作带来一些启发?
於水:是的,但我不敢居高临下地给大家什么指导,只能谈谈我们自己的创作经验。这些优秀的动画,无论是罗小黑、哪吒,追光的白蛇、杨戬,还是之前的喜羊羊、熊出没,咱们的动画电影非常多元,取得了很多成就。
我个人认为,动画电影相比实拍电影的最大优势就是它的形式可以非常多样化,实拍电影拍的是真人,人是啥样就是啥样,但动画电影理论上来说有无数种选择,观众对动画电影的容忍度也更高,因为它的表现形式本身就是不真实的、夸张的,建立在想象之上的,它上下的容差会更大。所以我希望我们能保持之前的创作趋势,保持动画电影的多元化,进行更多的探索。
九派新闻:你和《哪吒》的导演饺子见过吗?大家有互相交流过创作心得吗?
於水:我个人非常欣赏和尊重他,他特别低调,我们还没见过面,但创作者最大的沟通媒介其实是作品,所以我觉得我们属于神交已久,我对他的创作思路特别认同,希望咱们能一起把中国动画变得更好。
九派新闻:片中埋藏多部经典,这些是你个人非常喜欢的作品吗?
於水:是的。童年喜欢的东西或多或少都会反映在作品中,包括你提到的和没提到的,从一个人的片子是能看到他的过去的,因为一个人的世界观无非就是靠文艺作品,靠生活观察,靠亲身经历,一点点构建起来的。所以我们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人类其实就是不断地站在前人的肩膀上,无论是科学还是艺术。
九派新闻:相关报道有提到电影在声音处理上花了很多心思?能具体说说吗?
於水:无论是音乐、对白还是音效,我们都有非常好的合作伙伴,电影就是视听语言的艺术,画面我们很努力,声音也不可以拉胯,声音对画面的加成是很大的,我们几乎是尽善尽美的在推,每一个细节都抠到极致,比如说扇巴掌,拍小猪的脸的声音都要琢磨,猪皮更厚一点,那声音是不是应该更脆一点,还是更闷一点?这种区别可能只有电影院能体现出来,我们想给观众一个来电影院的理由,给他们最大的视听享受。
九派新闻记者 李杨 李恺
编辑 万璇 任卓
【来源:九派新闻】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场外配资平台,向原创致敬
发布于:湖北省保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